对于机械硬盘而言,容量的需求很高,怎样提高硬盘的容量呢?这就要回到机械硬盘存储数据的原理了。IT之家在上一部分已经讲过,数据是存放在硬盘内部一张一张磁盘盘片上的,具体是存储在盘片磁道上的扇区中。所以提升硬盘的整体容量有三个方法:第一是增加磁盘的数量,第二是增加磁盘的面积,第三是增加每个磁盘上存储数据的密度。
前面两种方法势必会令硬盘整体体积增加,现代计算机硬盘的标准规格是 3.5 英寸,还有 2.5 英寸笔记本硬盘也比较普遍,另外还有用于超薄笔记本电脑的 1.8 英寸微型硬盘、1.3 英寸微型硬盘等等,硬盘的尺寸规格是标准化的,随意增大或减小都可能带来不利影响。再进一步,硬盘内的盘片也不是越大越好,越大的磁盘,高速旋转时惯性越大,稳定性越低,所以转速上不去。
所以,增加硬盘容量,最好的方法似乎是提升单个磁盘数据存储的密度。为了实现这个目的,硬盘厂商工程师们想了很多办法。
我们已经知道,磁头通过感应盘片上磁场的变化来读取数据;通过改变盘片上的磁场来写入数据,以磁场方向的不同来记录 0 和 1。在早期,磁盘上每个存储位的磁性粒子是平铺在盘面上的,磁感应的方向也是水平的。这种感应记录方式被称为 LMR(Longitudinal magnetic recording),也就是水平磁性记录,这种方式有一个缺点,就是比较占面积,另外当磁粒过小,相互靠得太近,磁性就很容易受到热能的干扰,令方向发生混乱。所以,LMR 的时代,单个磁盘能够存储的数据有限,整个硬盘的容量也就存在瓶颈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后来人们想了一个办法,原来磁感应的方向不是水平的吗?如果让磁性粒子和磁感应的方向相对盘片垂直,这样不就能腾出很多空间了?于是人们发明了这种垂直磁性记录的方法,叫做 PMR(Perpendicular Magnetic Recording),在此基础上,科学家还利用了热辅助磁记录技术,来提高在高密度下的信息写入能力。这种技术采用了一种热稳定记录介质,通过在局部进行激光加热,来短暂减小磁阻力,从而有效提高磁头在微场强条件下的高密度信息写入能力。
在 PMR 技术的帮助下,硬盘的存储容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3.5 英寸的硬盘,单碟磁盘的容量高可达 1TB 左右,这本质上是磁盘内信息存储的密度大大提升。
不过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,信息数量爆炸式增长,人们要存储的东西也越来越多,渐渐的,PMR 技术的硬盘,容量也不大够用了。
不过这次科学家们想出来的办法有些奇特,并且也不像 PMR 那样完美,就是 Shingled Magneting Recording(SMR)技术,又叫叠瓦式磁记录技术。
这项技术是怎么做的呢?前面我们说到,磁盘是被划分为一圈一圈微小的磁道来记录数据的,这些磁道之间并不是连续的,而是磁道与磁道之间存在一个保护距离,从而不让不同磁道的数据产生干扰。
硬盘工作的过程也就是磁头在磁道上读取和写入数据的过程。
不过,现实中有一个情况,就是硬盘信息的读取和写入是两种不同的操作,所以读取磁头和写入磁头也是不一样的。现代硬盘主要采用的是分离式磁头结构,写入磁头仍是传统的磁感应磁头,比较宽,读取磁头则是新型的 MR 磁头(磁阻磁头),比较窄,磁道在划分的时候,当然要满足最宽的标准。但是写入磁头在工作的时候,实际上对于每个磁道,其写入信息的宽度是和读取的宽度一样的,这样,磁道的空间就存在浪费的情况。
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?
科学家们想到了一个“极限操作”,他们将磁道“被浪费”的一小部分重叠起来,就像咱们屋顶上叠加的瓦片一样。写入的时候沿着每条磁道上方进行写入,中间留下一小段保护距离(保护距离其实也缩小了),再写下一条磁道。如此一来,磁盘上磁道的密度大大增加,可以存储的信息量自然也比 PMR 硬盘明显更多。
当然,极限操作毕竟不像常规操作那样稳妥,SMR 技术下,磁盘可以存储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了,但是缺点也很明显。首先是磁盘上的信息变得如此高密度,转速自然也不宜太快。所以 SMR 硬盘的转速一般都不快。
其次就是,对于 SMR 硬盘而言,单纯的读写看起来很 OK,但是如果想要修改某个磁道上的数据就比较麻烦了,因为磁道间隙比较小,而磁头比较宽,这样例如修改 2 磁道的数据,就必然会影响相邻的 3 磁道的数据。
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途径,一个是每重叠一部分磁道时,隔开一些距离,另一个就是设置一些专用的缓冲区,当修改 2 磁道的数据时,先把 3 磁道的数据取出来放到缓冲区中,等 2 磁道的数据改完了,再将 3 磁道的数据放回去。
看起来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,所以 SMR 硬盘通常都具有一个特点:大缓存,一般能达到 256MB 的缓存,而普通 PMR 硬盘的缓存通常只有 64MB。也正是由于这个过程比较复杂,所以在修改处理大量数据的时候会比较慢,时间久了对硬盘的读写性能会造成影响,甚至影响硬盘的寿命,造成数据损坏丢失等问题。